颐和园年度大展“园说Ⅶ”开展 160件国宝证据抗战南迁故事
发布日期:2025-08-21 05:35 点击次数:158

程魁路/摄
8月15日,颐和园年度大展“园说Ⅶ——南迁北返移珍永续”在颐和园博物馆、德和园扮戏楼认真开展,缓期将合手续至11月16日。本次展览以1933年至1951年颐和园文物南迁北返,这一首要历史事件为干线,通过160件/套历经战火浸礼的罕见文物,天真再现这批国宝越过十八载、曲折万里的看护历程。展览立异继承“文物自述”的叙事款式,率领不雅众重回历史现场,感受国宝南迁北返的历史时刻,展现一代文博东说念主保护中中语明薪火相传的豪举。
颐和园副园长闹热先容:“‘文物南迁’是中华英才在抗日战争燃烧中,看护中中语明根脉的一场绝代豪举。其时,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古物排列所、历史博物馆、先农坛、北平藏书楼等稠密机构所藏文物,为避战火被动踏上南迁之路。这场移动,号称一场看护中中语明的精神长征。这种精神,不仅是战时捍卫好意思丽薪火的淡雅信念,更是现代文化遗产保护功绩的灵魂场合。”
钟表为媒 诉说文物看护故事
本次展览行为顾忌中国东说念主民抗日战争暨宇宙反法西斯战争到手80周年之际推出的年度大展,持续了“园说”系列展通过文物证据园林故事的传统,且初度让文物成为历史的“自述者”。展览以颐和园藏文物为主,同期网罗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机构贵重,共同见证那段波浪壮阔的文化抗战历程。
展览共设有四个单元,分辨是“旧宫荣达”“战火征途”“故居归梦”以及“重访南迁”,其中前三个单元在颐和园博物馆展出,聚焦颐和园文物南迁北返的具体流程;第四单元则设在德和园扮戏楼,展现扫数文物南迁北返的雄伟历史,久了阐释国宝看护背后的精神内涵。展览高明的以“钟表”为干线,诓骗文物“自鸣”的叙述理念,伙同时辰轴串联各个部分,展厅举座氛围仿照剧院舞台,通过缔造多层“幕布”,营造戏剧性与叙事感,展柜内的文物犹如舞台上的“主角”,在经心蓄意的光影效能中娓娓说念来它们见证的历史变迁。
在颐和园博物馆西配殿展厅中,法国十九世纪铜镀金搪瓷围式钟眩惑了记者的败坏,这件展品合营着投影设立,在墙面呈现钟表以及心率动效画面,心跳与秒针同频共振,为文物赋予了人命,这一立异展示让千里睡的文物兴隆渴望,以时辰为干线,串联起历史见证与现代不雅者的姿色纠合。博物馆概述展厅蓄意则高明交融古建特质,继承严谨的对称式布局,中央展柜排列的罕见宫廷钟表,标识着时光的不朽流动与历史的深千里回响。十分的是,钟表的配景幕布轮回播放着《重返南迁路》微记录片:镜头扈从策展团队访问上海法租界仓库原址、重庆安达森洋行原址、乐山安谷祠堂等文物南迁要津站点,合营行家解读、1933年行政院密电及手写装箱清单等罕见档案影像,以多维叙事叫醒尘封的历史记忆。
当不雅众藏身于展柜前,清代郎窑红不雅音尊、清康熙年间青花矾红海水龙纹盘、各种山子及脸色釉瓷器静静排列,每一件文物背后王人镌刻着看护者“誓与国宝共死活”的誓词。“看着这些历经劫难归来的国宝,我和孩子王人很受震憾,这些文物能保存下来太拒接易了!”带着孩子不雅展的李女士向记者感叹说念。
德和园扮戏楼,行为“园说Ⅶ”第四部分的展区,承担了该展厅升级改良后的首个大型展览,这里麇集展示了颐和园、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等单元参与南迁北返的文物极品,为不雅众构建了一个越落伍空的文物对话空间。
月相为引 再现文物看护之路
在颐和园博物馆中庭,一组经心蓄意的月相安装颠倒引东说念主珍重。安装四周设有多个透视窗口,颐和园文物科科长隗丽佳向记者先容:“咱们通过‘月盈月缺’的艺术抒发,让不雅众从四个不同角度不雅赏月亮渐圆的流程,以此标识南迁文物从糟蹋到最终归家的团圆之路。”博物馆影壁区域则天真收复了“1933文物装车”的历史场景:排子车、钉封木箱和东说念主物雕琢重现了曩昔北平深夜抢运文物的垂危时刻。配景墙上明晰标注着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要津移动节点,参不雅者不错在此化身“文物押运员”,通过互动拍照体验那段刻拒接缓的历史时刻。
值得一提的是,颐和园为合营“园说Ⅶ”特展,经心筹办了丰富的线上线下互动行径。不雅众不仅不错通过线上探展视频了解展览试验,还能在现场参与“‘溯祥瑞之源’非遗如意木雕技术体验”及“‘方寸之间’电刻钤记体验”两项特质行径,在亲手制作独到顾忌品的流程中,深入感受传统工艺的魔力与文化传承的道理道理。“刚参不雅了那些历经燃烧南迁的罕见文物,现时又能带孩子一说念体验木雕制作,这种互动体式十分好!”正在木雕体验区的旅客陈先生一边雕刻如意挂件一边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尝试木雕,躬行入手才着实体会到匠东说念主们的不易。这个亲手制作的顾忌品比购买的更特道理道理,今天的行径体验让我印象久了。”
这些历经沧桑的文物静静诉说着历史。当颐和园的钟表重新舞动,当郎窑红釉重现光彩,曩昔“东说念主在文物在”的尊容首肯仍是令东说念主动容。本次展览不仅呈现了罕见文物,更展现了文化看护的高出历程——那些穿越战火的文化瑰宝,最终完成了纪念的旅程,见证着中中语明生生握住的传承力量。(记者 景天)
更多热门速报、泰斗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作家:北京海淀官方发布